设为首页 -- 会员登录--会员注册--投稿指南--TAG标签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诗词 > 元曲精选 > 白朴 > 正文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元朝·白朴

来源:未知 作者:白朴 时间:2018-03-09 阅读: 类别:白朴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
  朝代:元朝|作者:白朴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
  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
  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翻译/译文
  莫不是杨贵妃还在,她是怎样逃脱了马嵬坡的灾难呢?曾经代替唐明皇捧砚,供李白挥毫,美丽的面庞让所有的妇人都失了颜色。可恨李白,看娇态出了神,竟笔头一歪,把墨点在了桃花般艳丽的脸颊上。
  注释
  ⑴捧砚:相传李白为唐明皇挥毫写新词,杨贵妃为之捧砚,高力士为之脱靴。
  ⑵叵奈:即叵料,不料。
  ⑶洒松烟:乃作者构想之辞。松烟,用松木烧成的烟灰,古人多用以制墨。
  赏析/鉴赏
  散曲具有平易俚俗的特点,这就使它的表现题材也有所扩大。诗词中认为不登大雅之堂或者琐细不屑一顾的事物,到曲中都有可能成为专篇。而文人只要是能在这类题目中表现出体物细微的技巧或是尖新奇警的构思,也一样乐此不疲,用全力去搏免。本篇专咏“佳人脸上黑痣”,就是这样的例子。归根结蒂,它反映了散曲娱乐性的一面。
  说本曲体物细微、尖新奇警,是因为作者在表现“黑痣”时,不是直接介绍它是如何如何样的特征,而是寓形象于比喻。使用比喻也非开门见山,而是借用故事,迂回深入。小令起首就用上一问:“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杨贵妃在马嵬坡遭到不幸,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作者设想她脱险了,至今犹“在”,这就使读者感觉到了这种想象的新奇。杨贵妃天生丽质,容貌倾国倾城,这又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作者将曲中的女子比作杨妃,题中的“佳人”二字就得到了证实。这一比喻显示了她的美貌,又是为她脸上黑痣的美中不足寻找开脱,可见作者对本题的咏写,是以爱怜为前提的。
  大诗人李白在玄宗天宝初曾入长安宫廷三年,相传受到隆重的宠遇,写文章时,曾由杨贵妃捧砚,内臣高力士脱靴(后者见于史书,前者则出于传说)。诗人由此发挥,说李白正在得意挥毫之时,忽见到佳人的美貌,禁不住走了神,洒翻了墨汁,溅点在她的腮上,这才留下了一颗黑痣。作者并不把李白写作好色之徒,却借着他的举动,为佳人的黑痣“增重身价”,同时也婉曲地表现出脸部黑痣的特征。“叵奈”二字,兼有惋惜与无奈的意味,这再次说明诗人选上这个题目是为了显露新巧的构思,而没有轻薄嘲弄的用意。
  元末女诗人郑允端,有一首《佳人脸斑》诗:“制词李白御前来,解使真妃捧砚台。醉后不知天在上,笑将香墨溅红腮。”与此曲构思相近。只是诗中的李白是有意溅墨,读上去更像是在表现他的狂放;而曲中则是李白在情不自禁中不慎失手,见出黑痣佳人的“美脸风流杀”。又元代无名氏有散曲《红绣鞋·嘲妓刘黑麻》:“莫不是捧砚时太白墨洒?莫不是画眉时张敞描差?莫不是蜻蜓飞上海棠花?莫不是玄香染,莫不是翠钿压?莫不是明皇妃坠下马?”设想也不可谓不新奇。不过它在承认女主角美貌的同时,却有意用种种比拟去提醒和强调她脸上的缺陷;而本篇则相反,在叙写黑痣时处处为之回护。两相比较,“嘲”与“咏”的区别,显而易见。本曲曾为周德清《中原音韵》取作范例,明人也颇多推重,说它“文极佳妙”。旧时文人对散曲的审美趣味,于此亦可略见一二。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免责申明 | 联系我们 | 排版工具

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资讯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与本站立场无关,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Copyright © 2015-2017 芊羽文学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32528号-7 豫公网安备 4116250215002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