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会员登录--会员注册--投稿指南--TAG标签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古籍 > 古籍经部 > 十三经 > 论语 > 正文

论语—微子篇第十八

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 时间:2019-03-25 阅读: 类别:论语
  本篇共十一章,比较集中地记述了孔子在出仕问题上的观念和原则。虽然记述的事件和言语不在一地一时,表达的角度也各有所异,但反映的则是孔子一贯的政治原则和人生追求。孔子以他的不懈追求说明着一个基本道理,出仕不仅是为了行道,还在于其本身就具有维护伦理秩序的意义。如果说长幼之节是存在于人类中的天然现象,不可能人为地消除,那么,由此延伸的君臣之义就同样不可废除。于是,一个具有自觉意识的人,理应以自己的行动去维护这一层伦理关系,如果人只考虑自身的高洁而不出仕,那么没有了臣,又何来君王的至尊地位。与此同时,孔子认识到,君臣之间的正常关系,需要君臣共同加以维护。不过,他除了从周公等古代圣贤身上看到自己的理想,现实留给他的只是无尽的失望。孔子历尽挫折,终究未能在仕途上完成自己的使命,但他对学生的教育则始终贯彻着他的出仕原则,这在本篇也得到了充分表现。

  18.1 微子去之(1),箕子为之奴(2),比干谏而死(3)。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注释】
  (1)微子:殷纣王的哥哥,名启。见纣王无道而离去。
  (2)箕子:殷纣王的叔父。屡谏纣王而不听,于是装疯,被囚为奴。
  (3)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强谏纣王而被杀。
  【译文】
  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成为纣王的奴隶,比干进谏而被杀。孔子说:“殷朝有三位仁人。”
  18.2 柳下惠为士师(1),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注释】
  (1)士师:官名。掌管律令刑狱。
  【译文】
  柳下惠担任典狱官,多次被罢免。有人对他说:“您不可以离开鲁国吗?”他说:“坚守正道而事奉人,到哪里不是屡被罢免?如果按照邪道事奉人,那又何必要离开自己的父母之国呢?”
  18.3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1)。”
  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注释】
  (1)季、孟之间:鲁国三卿中,季氏为上卿,位最贵,孟氏为下卿,故有此季、孟之间的说法。
  【译文】
  齐景公讲到如何对待孔子时说:“像鲁君对待季氏那样来待孔子,我做不到,我以介于季氏和孟氏之间的待遇来对待他。”
  后来他又说:“我老了,不能够用他了。”于是孔子离开了齐国。
  18.4 齐人归女乐(1),季桓子受之(2),三日不朝,孔子行(3)。
  【注释】
  (1)归:通“馈”,赠送。女乐:歌舞伎。
  (2)季桓子:鲁国大夫季孙斯,鲁定公时为实际执政者。
  (3)孔子行:事在鲁定公十三年,孔子时任鲁国司寇,他辞职离开鲁国即前往卫国。
  【译文】
  齐国向鲁国赠送一批歌姬舞女,季桓子接受了,且三天不行朝礼听政,于是孔子离开了鲁国。
  18.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注释】
  (1)接舆:楚国一位装作狂人的隐者。“接舆”不是他的姓名,因接孔子之车舆,遂作此称。
  【译文】
  楚国狂人接舆歌唱着走过孔子坐的车,他唱道:“凤呀凤呀!为什么你的德行这样的衰微?以往的已不可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追补。罢了,罢了!现在的当政者都是些危殆不可救的人啊!”
  孔子下车,想同他说话。接舆快步避开了,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18.6 长沮、桀溺耦而耕(1),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2)。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3)?”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4)。”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6),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7)。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8):“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
  (1)长沮(jù)、桀溺:两个隐者,此不是真实姓名。耦(ǒu)而耕:两人并耕。
  (2)津:渡口。
  (3)执舆:即执辔,手持马缰绳。本是子路执辔驾车,因子路下车问津,故孔子代为执辔。
  (4)是知津矣:这是讽刺孔子的话,意谓他长期在外周游,故熟知渡口。
  (5)以:相当于“与”。
  (6)而:你。
  (7)耰(yōu):用土覆盖播下的种子。
  (8)怃(wǔ)然:怅然失意的样子。
  【译文】
  长沮、桀溺两人一起在耕田,孔子从田边经过,让子路向他们问问渡口在哪里。
  长沮说:“车上手持马缰绳的那个人是谁?”
  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问:“是鲁国的孔丘吗?”
  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他自己就知道渡口在哪里。”
  子路又问桀溺。
  桀溺说:“您是谁?”
  子路说:“我是仲由。”
  桀溺说:“您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
  子路回答:“是。”
  桀溺说:“如同那江水滔滔,遍天下都一般混乱,能够同什么人去改变它?而你与其跟从那逃避坏人的人,还不如跟从逃避社会的人。”他一面说,一面不停地耙土。
  子路回来把这些话告诉孔子。
  孔子怅然若失地说:“我们不可与鸟兽合群共处,我们不与人群交往又与什么交往呢?若天下有道,我也不用与你们一起进行变革了。”
  18.7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1),以杖荷蓧(2)。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3)。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注释】
  (1)丈人:老人。
  (2)荷:肩负。蓧(diào):用于除草的竹制农具。
  (3)植:竖立。芸:通“耘”,除草。
  【译文】
  子路随从孔子行走时落在了后面,他遇见一位老人,老人用拐杖担着除草农具。
  子路问他:“您看见我的老师吗?”
  老人说:“你这人四肢不劳动,五谷不能分辨,什么人是你的老师呀?”说着,把拐杖插立在地上去除草了。
  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着。
  老人留子路到他家宿夜,杀鸡做饭给他吃,并让自己的两个儿子与子路相见。
  第二天,子路辞别,到孔子那里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孔子说:“这是一位隐士。”让子路再返回去见他。子路到了老人的家,老人却已出行。
  子路说:“不肯做官是不合义的。长幼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那么君臣之间的关系又怎么能废弃呢?想使自身保持高洁,却是损坏了君臣大伦。君子出来做官,也就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至于道不能够实行,这早就知道了。”
  18.8 逸民(1):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2)。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3),身中清,废中权(4)。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注释】
  (1)逸民:遗佚于世的人。
  (2)虞仲、夷逸、朱张、少连:四人事迹不可确考。
  (3)放言:不谈世事的意思。放,置。
  (4)权:权变,因事制宜。
  【译文】
  遗佚于世的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他的志向不屈抑,他的人身不受辱,这是伯夷、叔齐吧!”又说“柳下惠、少连,他们志有所屈身有所辱,但言语合于伦理,行为经过思虑,也就这样罢了”。又说“虞仲、夷逸,他们隐居而不谈世事,自身保持清白,废弃世事也合乎权变的道理。我则不同于这些人,我不是这样才可以,也不是这样就一定不可以”。
  18.9 大师挚适齐(1),亚饭干适楚(2),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3),播鼗武入于汉(4),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5)。
  【注释】
  (1)大师:鲁国乐官之长。大,同“太”。挚:人名。
  (2)亚饭:乐师。古代天子诸侯吃饭时都奏乐,每次吃饭所奏音乐各异,亚饭即第二次进食时奏乐的乐师。以下三饭、四饭也由此得名。干:人名。以下“缭”、“缺”皆人名。
  (3)鼓:击鼓者。方叔:人名。
  (4)播:摇。鼗(táo):一种摇鼓。武:人名。
  (5)少师:乐官名。阳:人名。襄:人名。
  【译文】
  太师挚去了齐国,亚饭乐师干去了楚国,三饭乐师缭去了蔡国,四饭乐师缺去了秦国,击鼓的方叔入居黄河一带,摇小鼓的武入居汉水一带,少师阳和击磬的襄入居海边。
  18.10 周公谓鲁公曰(1):“君子不施其亲(2),不使大臣怨乎不以(3)。故旧无大故(4),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注释】
  (1)鲁公: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于鲁。
  (2)施:通“弛”,遗弃,忘却。
  (3)以:用。
  (4)大故:指严重的罪恶过失。
  【译文】
  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冷落他的亲族,不使大臣怨恨自己没被任用。老臣故友没有严重的过错,就不要遗弃他。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
  18.11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䯄(1)。
  【注释】
  (1)八人的事迹不可考。䯄,音guā。
  【译文】
  周朝有八位士人: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䯄。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免责申明 | 联系我们 | 排版工具

本站所收录作品、热点资讯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与本站立场无关,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Copyright © 2015-2017 芊羽文学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32528号-7 豫公网安备 41162502150024号

Top